‍

国际知名媒体眼中的海尔模式:让美国老牌企业“起死回生”

Haier_1984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771 次浏览 • 2019-02-13 06:45 • 来自相关话题

这是海尔集团陪伴你的第2383篇文章 2月11日,国际知名商业媒体《彭博商业周刊》报道称,海尔让GEA“起死回生”, 用海尔方案重振这个挣扎中的品牌。   ...查看全部


这是海尔集团陪伴你的第2383篇文章




2月11日,国际知名商业媒体《彭博商业周刊》报道称,海尔让GEA“起死回生”, 用海尔方案重振这个挣扎中的品牌。
 
当财大气粗的中国公司试图同化被收购的西方企业时,大多折戟。而海尔模式对GEA的改造,恰恰颠覆了这样的故事。国内权威媒体参考消息网站日前也发布文章《不简单!这家中国企业让美国通用家电“起死回生”》对此事进行报道。




······

海尔能为GEA带来什么?


《彭博商业周刊》提到,2016年,GEA以54亿美元出售给海尔集团。几周后,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张瑞敏面对500名焦虑的GEA的员工们,回答他们一连串关于未来发展的问题。
 
在中国,张首席是令人尊敬的开拓型企业巨人。20世纪90年代,张首席把一家集体所有制公司转型成世界级制造商,他敬佩拥有卓越企业成就的通用电气公司(GE)。
 
张首席说:“当年,我们前往克罗顿维尔(GE管理开发中心,位于纽约州奥斯宁)学习六西格玛管理法。现在,他们却看着我,问 ‘你能为我们做什么?’”
 
事实证明,张首席做了非常多。
 
过去,张首席在那里学习了六西格玛,但随着海尔成长为全球最大的家电制造商,他认为要消除伴随企业规模而产生的繁冗科层制问题,需要新的策略。为此,他创造了名为“人单合一”的管理哲学,大意是“员工与用户合一”。
 
报道提到,人单合一的理念致力于将大型企业转型成一系列初创公司来运营,强调灵活性和风险承担力,同时取消了中层管理人员。在张首席看来,这种方式有助于振兴停滞不前的GEA。
 
报道指出,随着昔日母公司GE日渐衰落,GEA在2014年的销售增长率仅为1%,2015年为4%。而截至目前,人单合一的理念在GEA一直很有效。
 
2018年上半年,GEA的美元营业额增长了11%。多款新产品推出,例如带有Wi-Fi联网功能的前置控制炉灶以及可定制旋钮和手柄的Café品牌产品。
 
总部位于路易斯维尔的GEA的首席执行官凯文·诺兰说:“我们终于感受到有一个支持并希望我们成功的母公司了,我们成为全球最大的家电公司的一部分,也为此深感自豪。”



······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败多胜少





图片来源:《彭博商业周刊》

报道中提到,通常现金充足的中国企业并购西方企业后,在日后的整合过程中常常以失败收场,这样的案例并不少见。但在张首席看来,海尔对GEA的改造逆转了这一局面。张首席说:“那些并购有70%失败了,而这其中的70%又是因为文化的原因。”
 
海尔并购GEA的成功无疑也证明了海尔模式的普适性。
 
这一成功的并购发生在中美外交和贸易形势日益紧张的阶段。张首席说,他对这些争端感到不安,但并不担心会影响到海尔与GEA的合作。GEA的员工感到很幸运,海尔收购了这家公司,因为如果不是这样,他们可能已经被裁员。
 
人单合一的关键运行原则是每一个小微都要与用户零距离,而不是基于供应链、工厂运营和分销等传统职能来组建部门。
 
在《哈佛商业评论》(2018年11/12月刊)的一篇文章中,作者加里·哈默尔和米歇尔·贾尼尼写道:“三十几年前,这是一家濒临破产的集体所有制企业。现在,它是成功的商业案例,展示了主动挑战繁文缛节的科层制结构所能取得的成就。”
 
凯文·诺兰说,GEA之前的管理结构形成了规避风险的筒仓效应,削弱了公司推出新产品的能力,每个业务部门关注的只是优化自身,而现在,大家关注的是外部市场变化和用户,思考如何让产品获得成功。
 
这样的变化无异于一场蝶变。


······

让值得尊敬的大型老牌企业获得重生







生存就意味着挑战。
 
一个企业被贴上“老牌”的标签,不见得一定是值得骄傲的事,可能意味着比别人慢半拍。在美国诞生的巨无霸企业大部分都有这样的通病,起初善于创新做大,一旦做大却再难转型,以致这些“老牌”慢慢走向了“没牌”。
 
报道中提到,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IMD创新管理教授比尔·费舍尔认为,海尔充分意识到其他中国企业进入美国市场的失败局面,在努力避免走上他们的道路。人单合一是要证明那些值得尊敬的大型老牌企业也能获得重生。
 
在2016年6月6日海尔与美国GEA的交割仪式上,张首席发表演讲时强调,“海尔和GEA的企业文化中,都有与时俱进的基因,相信双方的强强联合一定能取得1加1大于2的成果。”


现在,海尔模式正在用不断取得的发展成就和创新成果,得到世界的关注与认可。海尔代表中国企业输出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正在产生越来越深刻的影响力。
 

-END-

文案 | 吕大鹿、花笙
编辑 | 花笙
内容引用 | 彭博商业周刊

综合 | 参考消息 
视频 | 海尔TV

译文 | 海尔融媒体





#推荐阅读#


(左右滑动查看)


物联网的先觉者~

做自己,就是第一名~

张瑞敏新年寄语:我的朋友没有圈~

总1书记为什么给这四个人颁奖~



“嗯,这篇好好看↓”

创业很难,但坚持很燃

Haier_1984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736 次浏览 • 2019-02-18 20:30 • 来自相关话题

这是海尔集团陪伴你的第2385篇文章 创业很难,尤其是在中国。   不知道你前段时间有没有看过一部创业记录片《燃点》。 ...查看全部


这是海尔集团陪伴你的第2385篇文章




创业很难,尤其是在中国。
 
不知道你前段时间有没有看过一部创业记录片《燃点》。


里面有个细节比较打动我,在锤子2017年春季发布会的最后阶段,罗永浩一度哽咽:“如果有一天,这款手机卖到一两千万台,你们要知道,这是为你们而做的。” 
 
私下里他说:“随时发不出工资,随时倒闭,随时被债主围楼,那个时候是想过自杀的。”
 
事实上,在中国93%的创业公司在成立3年后都会死掉,只有7%能够存活。
 
《燃点》记录的多是罗永浩、戴威、papi酱、马薇薇这些创业明星,在这些杀出重围的创业明星的光环背后,偌大的中国,还有更多默默无闻的草根创业者。
 
如果你是一个刚刚起步的创业者,大学毕业不久,想要靠自己打拼一番事业,或是已经厌恶日常的琐事,年过中旬,想要追梦。


这篇文章记录了一些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可能会犯的一些错误,希望能对你有用。
 


1
竞争对手重要吗?
 




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曾在多个场合半开玩笑的说 : “不要关注你的竞争对手,因为他们又不给你钱。”
 
还有人说 : “我们将来可能会落后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不了解用户,而不是因为我们不了解我们的竞争对手。”
 
听起来似乎有些道理,其实不然。对于初创企业来说,与公司的独特性相比,用户留存度和品牌更加重要。
 
创业初期,进军市场不能抱着“我们是唯一”的这种想法,虽说有很多创始人据此募得了资金,建起了团队。


实际上,真正独一无二的想法是很罕见的,大多数人创业步入的都是已经是半红海甚至是红海的市场。
 
我们了解竞争对手,其实也是了解用户的过程。用户不会明确地告诉你,他有什么需求,喜欢什么,需要什么?但他们会用金钱和时间投票。
 
同样的定位,为什么其他产品更受欢迎,无非就是它在某些方面更好地满足了用户的需求。
 
这时候你可以选择初级一点的方法,学习,或者高级点,在仔细分析产品背后的用户需求后,将解决方案融入到自己的产品中去。
 
事实上,在美国职场人脉网站LinkedIn上面一搜,就会发现亚马逊有很多“竞争情报组”(competitive intelligence)的工作在招聘,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在其他电商网站上大量购买商品,评测他们的各种服务,然后汇报给贝索斯。
 

2
要懂得在关键地方投入
 


最近大火的《流浪地球》,截止目前票房收入已经突破36亿元大关,登上中国影史票房榜第二名。除了演员的精彩表演外,更让我们惊艳的是片方对特效不遗余力的投入。
 
据说,全片画了3000张概念设计图,8000张分镜头画稿,精心制作了10000 件道具,以满足拍摄的需求。
 
单看行星发动机,底部由 7 个庞大的支架支撑,中间有 6 个巨大的排气孔用于散热,顶部分布的矢量喷口叶片,整齐喷射出巨大的蓝白色光柱,你就可以体会到其中的精细。



 
导演郭帆很清楚《流浪地球》硬科幻的场景设定中特效的重要性,75%由国内特效团队完成,也标志着中国的科幻电影特效制作正在走向成熟。
 
很多公司的领导者在开展一项新的业务时,会倾向于在已有团队中挑选人员,因为这样的成本更低,但最终的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
 
事实上,我们对于不熟悉的领域,常常会低估它的难度,又高估我们学习的速度。
 
让一个全然不懂技术的人开发新的产品,不如把这项工作交给更合适它的技术人员,所谓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在关键人才的把关上,创业者要尤为关心。
 

3
创新忌自恋
 


很多创业者在创业初期总喜欢把创新挂在嘴边,一定要创新,一定要差异化,与其更好,不如不同。
 
扪心自问,你眼中的创新是否真的是洞察用户需求后做出的理性选择呢?如果只是为了创新而创新,便会陷入到自我矛盾的漩涡中去。
 
习惯以自我为中心,是大多数人共有的通病。做公司,本质上就是做出符合用户需要的产品和服务,用户就是一切。太过于追求主观的创新,忽视用户体验是得不偿失的。
 
海尔一直在倡导的自以为非,用户至上的理念便与此契合,海尔的创新是关注用户需求变动的创新,而不是一拍脑门的自以为是。

用户需要的永远是最好的产品和服务,应该被鼓励的创新永远是和用户贴的最近的创新。
 


4
好的判断
往往是信息优势的结果





同样的一款游戏,炉石传说、守望先锋、吃鸡,让游戏的开发人员与高中生同台对彪、公平竞技,一样的信息条件下,胜负的天平会倾向何方,真的是个未可知之数。
 
我们所认为的那些成功的政界、商界的领导者,能够做出种种挽狂澜于既倒的决策,或是眼光独到,在众人尚未觉察的情况下敏锐地嗅到新的商机与蓝海市场,然后快速进入,取得成功。
 
他们的正确判断力常常是通过信息优势获得的。海尔富有创造性的人单合一管理模式,就离不开与世界一流经济、管理学家,各大跨国公司的CEO,著名院校教授的高频次、高密度的交流,同样也是通过更多开放的渠道来获取信息,结合企业的具体实践,精炼整合得出的。

另外创业者在企业成功后,容易迷失在鲜花与掌声中,在你做出高质量决策的时候,如果产生自己比别人更聪明的幻觉,那你一定要反问下自己,身边是否聚集了一些喜欢拍马屁的人。
 
总之创业者一定要让自己谦卑起来,不要过分高估自己。

创业很难,但坚持很燃。无论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下海者,还是千禧之后,搭着互联网的春风成长起来的企业家,在他们身上,都能看到一种西西弗斯式的坚持。


创业是人生的众多选择之一,也许还是比较难的一条,愿每一个创业者都能不放弃心中所爱,坚持走下去。

参考资料:


[1]. 王信文,《一位创业6年CEO的忠告:不要等公司倒闭,才思考这3个问题》

[2]. 36氪,《创业时,该如何应对竞争对手?》



-END-

文案 | 花笙

图片来源网络,非商用,侵删
版权所属海尔集团,转载请注明出处


“点一下,变好看”

国际知名媒体眼中的海尔模式:让美国老牌企业“起死回生”

Haier_1984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771 次浏览 • 2019-02-13 06:45 • 来自相关话题

这是海尔集团陪伴你的第2383篇文章 2月11日,国际知名商业媒体《彭博商业周刊》报道称,海尔让GEA“起死回生”, 用海尔方案重振这个挣扎中的品牌。   ...查看全部


这是海尔集团陪伴你的第2383篇文章




2月11日,国际知名商业媒体《彭博商业周刊》报道称,海尔让GEA“起死回生”, 用海尔方案重振这个挣扎中的品牌。
 
当财大气粗的中国公司试图同化被收购的西方企业时,大多折戟。而海尔模式对GEA的改造,恰恰颠覆了这样的故事。国内权威媒体参考消息网站日前也发布文章《不简单!这家中国企业让美国通用家电“起死回生”》对此事进行报道。




······

海尔能为GEA带来什么?


《彭博商业周刊》提到,2016年,GEA以54亿美元出售给海尔集团。几周后,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张瑞敏面对500名焦虑的GEA的员工们,回答他们一连串关于未来发展的问题。
 
在中国,张首席是令人尊敬的开拓型企业巨人。20世纪90年代,张首席把一家集体所有制公司转型成世界级制造商,他敬佩拥有卓越企业成就的通用电气公司(GE)。
 
张首席说:“当年,我们前往克罗顿维尔(GE管理开发中心,位于纽约州奥斯宁)学习六西格玛管理法。现在,他们却看着我,问 ‘你能为我们做什么?’”
 
事实证明,张首席做了非常多。
 
过去,张首席在那里学习了六西格玛,但随着海尔成长为全球最大的家电制造商,他认为要消除伴随企业规模而产生的繁冗科层制问题,需要新的策略。为此,他创造了名为“人单合一”的管理哲学,大意是“员工与用户合一”。
 
报道提到,人单合一的理念致力于将大型企业转型成一系列初创公司来运营,强调灵活性和风险承担力,同时取消了中层管理人员。在张首席看来,这种方式有助于振兴停滞不前的GEA。
 
报道指出,随着昔日母公司GE日渐衰落,GEA在2014年的销售增长率仅为1%,2015年为4%。而截至目前,人单合一的理念在GEA一直很有效。
 
2018年上半年,GEA的美元营业额增长了11%。多款新产品推出,例如带有Wi-Fi联网功能的前置控制炉灶以及可定制旋钮和手柄的Café品牌产品。
 
总部位于路易斯维尔的GEA的首席执行官凯文·诺兰说:“我们终于感受到有一个支持并希望我们成功的母公司了,我们成为全球最大的家电公司的一部分,也为此深感自豪。”



······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败多胜少





图片来源:《彭博商业周刊》

报道中提到,通常现金充足的中国企业并购西方企业后,在日后的整合过程中常常以失败收场,这样的案例并不少见。但在张首席看来,海尔对GEA的改造逆转了这一局面。张首席说:“那些并购有70%失败了,而这其中的70%又是因为文化的原因。”
 
海尔并购GEA的成功无疑也证明了海尔模式的普适性。
 
这一成功的并购发生在中美外交和贸易形势日益紧张的阶段。张首席说,他对这些争端感到不安,但并不担心会影响到海尔与GEA的合作。GEA的员工感到很幸运,海尔收购了这家公司,因为如果不是这样,他们可能已经被裁员。
 
人单合一的关键运行原则是每一个小微都要与用户零距离,而不是基于供应链、工厂运营和分销等传统职能来组建部门。
 
在《哈佛商业评论》(2018年11/12月刊)的一篇文章中,作者加里·哈默尔和米歇尔·贾尼尼写道:“三十几年前,这是一家濒临破产的集体所有制企业。现在,它是成功的商业案例,展示了主动挑战繁文缛节的科层制结构所能取得的成就。”
 
凯文·诺兰说,GEA之前的管理结构形成了规避风险的筒仓效应,削弱了公司推出新产品的能力,每个业务部门关注的只是优化自身,而现在,大家关注的是外部市场变化和用户,思考如何让产品获得成功。
 
这样的变化无异于一场蝶变。


······

让值得尊敬的大型老牌企业获得重生







生存就意味着挑战。
 
一个企业被贴上“老牌”的标签,不见得一定是值得骄傲的事,可能意味着比别人慢半拍。在美国诞生的巨无霸企业大部分都有这样的通病,起初善于创新做大,一旦做大却再难转型,以致这些“老牌”慢慢走向了“没牌”。
 
报道中提到,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IMD创新管理教授比尔·费舍尔认为,海尔充分意识到其他中国企业进入美国市场的失败局面,在努力避免走上他们的道路。人单合一是要证明那些值得尊敬的大型老牌企业也能获得重生。
 
在2016年6月6日海尔与美国GEA的交割仪式上,张首席发表演讲时强调,“海尔和GEA的企业文化中,都有与时俱进的基因,相信双方的强强联合一定能取得1加1大于2的成果。”


现在,海尔模式正在用不断取得的发展成就和创新成果,得到世界的关注与认可。海尔代表中国企业输出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正在产生越来越深刻的影响力。
 

-END-

文案 | 吕大鹿、花笙
编辑 | 花笙
内容引用 | 彭博商业周刊

综合 | 参考消息 
视频 | 海尔TV

译文 | 海尔融媒体





#推荐阅读#


(左右滑动查看)


物联网的先觉者~

做自己,就是第一名~

张瑞敏新年寄语:我的朋友没有圈~

总1书记为什么给这四个人颁奖~



“嗯,这篇好好看↓”

创业很难,但坚持很燃

Haier_1984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736 次浏览 • 2019-02-18 20:30 • 来自相关话题

这是海尔集团陪伴你的第2385篇文章 创业很难,尤其是在中国。   不知道你前段时间有没有看过一部创业记录片《燃点》。 ...查看全部


这是海尔集团陪伴你的第2385篇文章




创业很难,尤其是在中国。
 
不知道你前段时间有没有看过一部创业记录片《燃点》。


里面有个细节比较打动我,在锤子2017年春季发布会的最后阶段,罗永浩一度哽咽:“如果有一天,这款手机卖到一两千万台,你们要知道,这是为你们而做的。” 
 
私下里他说:“随时发不出工资,随时倒闭,随时被债主围楼,那个时候是想过自杀的。”
 
事实上,在中国93%的创业公司在成立3年后都会死掉,只有7%能够存活。
 
《燃点》记录的多是罗永浩、戴威、papi酱、马薇薇这些创业明星,在这些杀出重围的创业明星的光环背后,偌大的中国,还有更多默默无闻的草根创业者。
 
如果你是一个刚刚起步的创业者,大学毕业不久,想要靠自己打拼一番事业,或是已经厌恶日常的琐事,年过中旬,想要追梦。


这篇文章记录了一些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可能会犯的一些错误,希望能对你有用。
 


1
竞争对手重要吗?
 




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曾在多个场合半开玩笑的说 : “不要关注你的竞争对手,因为他们又不给你钱。”
 
还有人说 : “我们将来可能会落后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不了解用户,而不是因为我们不了解我们的竞争对手。”
 
听起来似乎有些道理,其实不然。对于初创企业来说,与公司的独特性相比,用户留存度和品牌更加重要。
 
创业初期,进军市场不能抱着“我们是唯一”的这种想法,虽说有很多创始人据此募得了资金,建起了团队。


实际上,真正独一无二的想法是很罕见的,大多数人创业步入的都是已经是半红海甚至是红海的市场。
 
我们了解竞争对手,其实也是了解用户的过程。用户不会明确地告诉你,他有什么需求,喜欢什么,需要什么?但他们会用金钱和时间投票。
 
同样的定位,为什么其他产品更受欢迎,无非就是它在某些方面更好地满足了用户的需求。
 
这时候你可以选择初级一点的方法,学习,或者高级点,在仔细分析产品背后的用户需求后,将解决方案融入到自己的产品中去。
 
事实上,在美国职场人脉网站LinkedIn上面一搜,就会发现亚马逊有很多“竞争情报组”(competitive intelligence)的工作在招聘,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在其他电商网站上大量购买商品,评测他们的各种服务,然后汇报给贝索斯。
 

2
要懂得在关键地方投入
 


最近大火的《流浪地球》,截止目前票房收入已经突破36亿元大关,登上中国影史票房榜第二名。除了演员的精彩表演外,更让我们惊艳的是片方对特效不遗余力的投入。
 
据说,全片画了3000张概念设计图,8000张分镜头画稿,精心制作了10000 件道具,以满足拍摄的需求。
 
单看行星发动机,底部由 7 个庞大的支架支撑,中间有 6 个巨大的排气孔用于散热,顶部分布的矢量喷口叶片,整齐喷射出巨大的蓝白色光柱,你就可以体会到其中的精细。



 
导演郭帆很清楚《流浪地球》硬科幻的场景设定中特效的重要性,75%由国内特效团队完成,也标志着中国的科幻电影特效制作正在走向成熟。
 
很多公司的领导者在开展一项新的业务时,会倾向于在已有团队中挑选人员,因为这样的成本更低,但最终的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
 
事实上,我们对于不熟悉的领域,常常会低估它的难度,又高估我们学习的速度。
 
让一个全然不懂技术的人开发新的产品,不如把这项工作交给更合适它的技术人员,所谓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在关键人才的把关上,创业者要尤为关心。
 

3
创新忌自恋
 


很多创业者在创业初期总喜欢把创新挂在嘴边,一定要创新,一定要差异化,与其更好,不如不同。
 
扪心自问,你眼中的创新是否真的是洞察用户需求后做出的理性选择呢?如果只是为了创新而创新,便会陷入到自我矛盾的漩涡中去。
 
习惯以自我为中心,是大多数人共有的通病。做公司,本质上就是做出符合用户需要的产品和服务,用户就是一切。太过于追求主观的创新,忽视用户体验是得不偿失的。
 
海尔一直在倡导的自以为非,用户至上的理念便与此契合,海尔的创新是关注用户需求变动的创新,而不是一拍脑门的自以为是。

用户需要的永远是最好的产品和服务,应该被鼓励的创新永远是和用户贴的最近的创新。
 


4
好的判断
往往是信息优势的结果





同样的一款游戏,炉石传说、守望先锋、吃鸡,让游戏的开发人员与高中生同台对彪、公平竞技,一样的信息条件下,胜负的天平会倾向何方,真的是个未可知之数。
 
我们所认为的那些成功的政界、商界的领导者,能够做出种种挽狂澜于既倒的决策,或是眼光独到,在众人尚未觉察的情况下敏锐地嗅到新的商机与蓝海市场,然后快速进入,取得成功。
 
他们的正确判断力常常是通过信息优势获得的。海尔富有创造性的人单合一管理模式,就离不开与世界一流经济、管理学家,各大跨国公司的CEO,著名院校教授的高频次、高密度的交流,同样也是通过更多开放的渠道来获取信息,结合企业的具体实践,精炼整合得出的。

另外创业者在企业成功后,容易迷失在鲜花与掌声中,在你做出高质量决策的时候,如果产生自己比别人更聪明的幻觉,那你一定要反问下自己,身边是否聚集了一些喜欢拍马屁的人。
 
总之创业者一定要让自己谦卑起来,不要过分高估自己。

创业很难,但坚持很燃。无论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下海者,还是千禧之后,搭着互联网的春风成长起来的企业家,在他们身上,都能看到一种西西弗斯式的坚持。


创业是人生的众多选择之一,也许还是比较难的一条,愿每一个创业者都能不放弃心中所爱,坚持走下去。

参考资料:


[1]. 王信文,《一位创业6年CEO的忠告:不要等公司倒闭,才思考这3个问题》

[2]. 36氪,《创业时,该如何应对竞争对手?》



-END-

文案 | 花笙

图片来源网络,非商用,侵删
版权所属海尔集团,转载请注明出处


“点一下,变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