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经理人的思维方式和创业者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初期创业团队是否需要职业经理人?

8 个评论

Ben Horowitz (The Hard Thing About Hard Things 的作者)在博客中对这个问题发表过看法,他认为本质的区别是『事务驱动』和『驱动事务』:

就职于成熟企业的职业经理人往往是『事务驱动』的,他们每天接受大量的汇报、参加许多会议、搜集整理要处理的事务,然后一一解决(有点儿像文官批阅奏折),
他们通常能够娴熟地处理这些事务,做的越久技能就优化地更好。另一方面,公司不需要他们做出对发展方向影响较大的决策(一个季度能做一个大的决定就不错
了)。

初创企业的创始人则需要『驱动事务』,公司里没有成熟的团队架构和业务流程给他们反应问题,他们需要自己去寻找问题、开辟方向(有
点儿像武官练兵打仗),这些问题往往都是他们以前没有经历过的,所以并不一定能处理的很好,常常是勉强解决问题。同时,初创企业几乎需要创始人不断做出大
小决策(甚至一天数十个决策)。

习惯于在大企业工作的职业经理人到了初创企业,往往会让自己和员工都无事可做——他们等待事情发生,而不是去推动发展。

——————
补充下, [url=https://www.zhihu.com/people/642e40fd8c4dcac56f20b3863e50d746]@孙志超[/url] sennsei 说的很对啊,怎么下边好几位知友用我这个回答来反驳他的回答,明明是不同角度的补充…
他提到的这些在 The Hard Thing About Hard Things 这本书里基本都能找到对应的内容,尤其是回答最后部分提到的,创业技能实际上包含一堆具体的技能,到底是哪些技能的组合?每种技能要掌握到何种程度?
It depends…
不同行业不同模式不同阶段的公司千差万别,没有万能药。职业经理人有优势,某些技能点他们已经加的很高了,但还有很多其他的技能点仍然是空白,如果没有创业心态缺乏成长心态不主动融入公司,远不如成长中的新手创始人。
嗯,老板,这个项目有点问题,咱们换个项目吧。
喂,那谁,这项目出了点问题,给我换个经理。
在地铁上,时间足够,就来回答下这个问题。刚好我们创业团队最近有机会和职业经理人合作。

本人2013年底,开始创业,做的是智能家居产品,到2014年八月份的时候,产品出来了,但是钱也用光了,于是我们到处找投资人。虽然开始我们觉得找投资人是为了解决钱的问题,可是找到之后才发现解决的最大的问题是销售和市场。因为我们团队最不擅长的真的是销售,而我们一直没有正视这个问题。

后来诸多波折,很多跟我们同一时期找投资的项目,据我们后来联系,都死掉了。而我们比较幸运,找到一个投资人,虽然他给的钱不多,但是他带来了一个职业经理人,这个人,我们称呼他x总吧,他曾在多家跨国公司任中国区总裁,比如某可乐公司,够职业了吧。他今年刚退休,于是跟我们投资人一起参与到这个项目里来。

我们投资人的计划,是他出资金和资源,将包括我们公司在内的两个公司,进行整合,合作,然后再打包进行后期运作。而整个项目的管理工作和指导工作,就有x总来执行。

所以由于工作原因,我这个创业者,有机会跟这位年长的职业经理人共事,也经常聊一聊公司管理方面的事情。

不得不说,职业经理人那里,有很多可以供你扒的能力和经验,所以只要我有问题,我都会问他,于是从他那里得到很多解决问题的思路。我这里说思路而不是方法,是因为经过这些年的经历,我觉得任何方法,就算再好,别人跟你讲,和你自己去实践,绝对是两回事。就好像你看李嘉诚的传记再认真,到你却不会因此成为富翁。所以x总那里,我尽可能多的去获取思路,因为在销售和管理方面,我真的是太年轻了。顺便带一句,本人多年一直是搞研发的。

[img]http://zhimanwu.oss-cn-hangzhou.aliyuncs.com/bbs/3683132-d83a685da0d0f96530097d683e5f71a9.jpg[/img]

好了,现在切入正题,来说一说我和他的区别,以此为代表来回答此问题。

x总年轻的时候,在国外一家大型跨国企业给总裁当助理,后来回国,之后均在全球五百强企业中国分公司做ceo。就他任职的环境来说,和创业公司非常不同,他任职的环境,均有非常成熟的建制,规范,市场及运营模式,所以对于他而言,要做的就是首先熟悉这种机制,然后在管理这套机制不让他出问题,然后解决一些突发状况,甚至是开拓机制外的新机制。

从就业的角度来说,只有非常少的人,在任职之前就对这套机制有经验,所以x总对我说他年轻的时候跟着外国人当助理,对他后续事业的帮助非常大。试问有多少人会有机会在全球五百强企业的总裁旁边当助理呢?

再来说说我自己吧,我自己基本就代表了现在大多数的创业者。多年坚持研发,有主见,有创意,突然有一天觉得自己翅膀硬了,可以支撑自己的梦想了,脑袋一热,就出来单干了。拉了一帮跟我一样激情的伙计,天真觉得搞定研发,其他一切问题都不是问题。经过诸多磨难,挫折,今天公司还能活下来,还能养活一大帮人,想想自己也算是幸运了。现在政府天天鼓励创业,鼓励大学生创业,其实都是拉动经济的一种方式而已,对于个人而言,不一定是好事。如果政府真的希望大家创业成功,就应该鼓励有经验的人才去创业,而不是鼓励大学生创业,很明显,大学生最好鼓动,却最没工作经验的。

在过去的几年中,与职业经理人看似按部就班的工作不同的是(请注意我的措辞,是“看似”),我面对的是各种意想不到的挑战,这些挑战过去从未出现在我的脑海里,比如创业前,我从未真正认真想过除了研发之外的事情,所以导致我搞定了研发之后,遭遇了很多几乎使项目颠覆的问题。好在我还算搞定了研发,否则我们真的什么都没有了。

我过去的经历,在我创业的过程中极大的帮助了我。比如管理方面,我好歹还知道按照原来就职的公司的制度来借鉴,解决了不少问题。与成建制的大公司所不同的是,小公司比较依赖于员工的个人能力,要求每个人能够独当一面。而大公司只要求你做好自己的事情,当一个任何时候都可以被轻易替代的标准化螺丝钉。所以,对于创业者而言,更应该学会培养帮手和团队,相信他们,将事情安排给他们做,培养他们。而大公司,却更趋向于杜绝底层员工行使规章之外的权利,让底层员工按部就班的做事,不能逾越规范。

我觉得有个非常好的比喻,可以区别职业经理人与创业者。职业经理人就像将军,带领的是整个建制的军团,所有命令,都有预先设置好的实施办法,而将军只需要制定战略(这往往是最重要的),指挥军队按部就班,用军规来杜绝逃兵或败仗。而创业者,有点像游击队,要运用一切办法,比如地雷战地道战,运用一切人才,来达到消灭敌人的目的,有时候环境没有办法让你可以理顺思路像建制军队那样出击,要想胜利,必须抓住要害,灵活应对。

可能有些朋友听完我上面的言论,会觉得职业经理人比较容易,其实我觉得创业者和职业经理人,都非常非常难,职业经理人的工作看似按部就班,但责任重大。也许像可口可乐这种大公司,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发展后,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他现有的盈利模式也没有明显影响,在这种公司任职,可能只需要根据前人的经验,去开拓市场,管理公司(问题是你得先有这些经验)。但是在诺基亚这种公司出任CEO,科技日新月异,可能就是你一个决策,公司整个业绩就下滑。试问有多少人,面对公司业绩按亿元计的变动之下,还能在第二年继续按照自己的是设想,去扭转乾坤?起码我问问自己,再让我摸爬滚打十年,我都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做到。

觉得创业者容易的也可以歇菜了,我现在回想起以前的我,都觉得我以前太过幼稚,而且现在的我,可能未来看来也显幼稚。而我一路走来,跟我相遇的不少创业团队,投资额过百万的也不少,可是大部分早早就散伙了,最后能活下来的,屈指可数。

现在可以做个思维发散。我们假设有两个人,一个非常优秀的职业经理人,和一个非常优秀的创业者。我们让这个职业经理人去创业,让非常优秀的创业者去大公司当职业经理人,会是怎样呢?

首先,这个职业经理人创业的话,成功率非常高,因为除了他本身的能力之外,他还有很多资源可以利用,比如x总帮我们做智能家居,他随便介绍几个房地产商,都够我们吃几年了,几年内,我们完全可以喘口气,思考好下一步的走向。好吧,我们拿掉职业经理人的资源背景,让他只具备能力,资金方面也不考虑过多依赖。如果是这样的话,职业经理人也比一个从0开始的创业者要容易成功。虽然最开始的时候,职业经理人也会遇到一些和大公司环境所不同而造成的问题,但是我相信一个职业经理人完全有能力化解掉这些,他会比一张白纸般的创业者,更容易找到成功的突破口。一旦公司上了轨道,职业经理人的管理能力,会最大程度的发挥功效,让公司蒸蒸日上。

而一个成功的创业者,如果让他到一个很大的公司出任总裁。前期,他一样会极度不适应环境,如果不考虑幸存者偏差,假设这个创业者是一个真正有能力的人,那么他会花一段时间去熟悉大公司的建制和做事方式,然后用自己创业积累的经验,为大公司开拓新思路找到新的方向(创业者往往敢想敢做),虽然这种方向不一定正确。所以创业者到大公司,我想更多的还是以学习为主吧,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大公司业绩不能下滑,否则很可能让他无法继续任职。至于从能为公司带来多少有利因素这个方面去比较的话,创业者则完全没有上述职业经理人为初创公司带来的多。

所以我个人觉得职业经理人去初创公司任职的风险,是小于成功创业者去大公司任职的风险的。

另外说一句,职业经理人也有不专业的,而创业者,大部分都是不成功的。
工作十年,前五年打工,后五年创业,评论里的质疑我不想回复是因为觉得经历决定了视野,不是一路人解释不通。

我两年前写的答案,那时候举的职业经理人例子现在在守着我们一年几亿的生意,你说他不合格吗?我觉得他守的挺好的,但是我从不指望他能有什么突破。创业者和职业经理人的差别在价值观层面,这种差异决定了战斗力的大小,而守业者的要求其实并没有那么高,同时市场上需要大量的守业者,所以他们过的也不会差。

两年后看到有人来零星点赞,所以结合了这两年见过的各类管理者来更新下感悟。职场上永远是先付出再有回报,付出前就要求有回报在面前的,我觉得每个月拿固定薪资挺适合这类人。

以下是原答案,第七点是更新
公司里大部分高管是内部提升上来的,只有少部分人是外部招聘来的,当两群人放在一起的时候,你就会发现明显的差异。

[b]1、推动能力[/b]
职业经理人会经常养成一个习惯“等待汇报”。容易解决的事情显现不出来差距,问题都是出在遇到困难时。一件事如果领导忘记了,或者一忙疏忽了,那么这件事就会被耽搁很久。职业经理人会有很充分的理由,“我给你写过邮件了,在等你回复”,“我和你说过了你没理我,我以为这事情不重要”,而这些理由是不会出现在创业者身上的。

记得联想里面的沟通四步骤:先找当事人沟通;若无效再找当事人领导沟通;若无效再找自己的领导沟通;若无效再找双方的共同上一级领导沟通。如果这四步都无效,才会被认定你真正努力解决过这件事情了,才会接受你的“没有办法”。或许你会觉得认真负责的职业经理人会做到这些的,但实际上骨子里的差异还是有的,职业经理人真正像打鸡血一样的紧盯着的事情,那往往都是被老板高度重视的事情。

2、[b]工作量VS质量[/b]
很多事情有多种解决方案,例如一种无风险,但是工作量增加一倍;另一种是有一些风险,但是工作量比较少。职业经理人喜欢宁愿承担一些风险来减少工作量,但是创业者希望的方案绝对是无风险的。经理人会觉得这点风险来换取多一倍的工作量完全不值得,但是创业者是绝对不允许重要的事情有一丁点风险存在。这也是做决策的人和做执行的人分开是有很多好处的。

举个我碰到的例子。公司里曾经有个很重要的项目只有一个人会,而这个人特别不稳定。负责这个项目的经理列了一个应对计划,大概三个月让另外一个人在手头工作完成外学会这个项目。他幻想着这个人会被挽留三个月,直到他的交接完成。我问他为什么不花一个月甚至更短的时间把这些只有一个人会的单点风险都去除掉,他觉得这样做一来太累,二来没必要,这样交接不是挺好。他难道看不出当一个人真打算离职了以后的状态是反差极大的,甚至可能交接都不会那么认真吗?他一定能看到,只是他不愿意这么去想,因为觉得太麻烦了,宁可把这些当成小概率事件期盼着不要发生。后来也是在老板的强烈要求下,才使得交接进行的更快。

[b]3、珍惜时间[/b]
创业者和职业经理人对待时间的态度真的是千差万别,这真是经历过的人都能感受到。创业者总是会问一个问题,能不能再快一点,职业经理人总会回答一句话,没法再快了。创业者总是希望团队加班的,而且自己本身也会加很多班,但是职业经理人是不愿意的,或者说不愿意大量加班的,这使得团队的工作时间千差万别。我不想讨论加班应该不应该,大家心知肚明。

而且排除加班这个因素,创业者在其他方面的进度上也往往是时间优先的,他们希望更快的迭代项目使得错误被更早的发现,职业经理人会缺少这个意识,在时间上往往会预估的更保守,给自己足够多的冗余。

在沟通上也会有明显的感觉,职业经理人喜欢写邮件,邮件冗长来往次数繁多,却不愿意打一个电话说清楚,复杂的事情电话说不清却不愿意见一面当面说清楚。创业者才不会在这方面上浪费时间。

[b]4、投入程度[/b]
创业者已经把工作融入了生活,当想到一件事情会立即找到相关的人发条微信,打个电话就开始讨论起来,职业经理人要做到这点很难,经常是等上班了再说吧。这个与公司和经理人的收益绑定程度相关,也比较容易理解,说句俗一点的,拿多少钱办多少事。长远来看创业的人自然会拿的多一些,所以也是天经地义,但这差别也是客观存在的。有些人永远无法理解的是,只有你先投入更多之后,才有可能拿的更多一些。

[b]5、不愿意承担责任[/b]
职业经理人在遇到决策的时候,往往会推给上级,缺少主动承担责任的意识。这不是说什么事情都需要自己拍板决定,这个只是一个意识问题,尺度要靠经验的积累好好拿捏。很多时候决策是很难做的,也没有机会让你证明这是百分之百成功,这份风险需要决策者仔细考量后承担下来。创业者觉得这是顺其自然的,但是职业经理人却觉得万一决策失败,就是自己的一个污点,自然就不想去承担了。接受汇报的时候会发现因为一件事情,职业经理人无法决定,导致了要在汇报的时候问下领导的意见才能做下一步,结合“推动能力低下”和“不珍惜时间”,执行力简直是弱爆了。

[b]6、结果导向[/b]
职业经理人在遇到困难时,往往经过一番折腾后觉得没法解决后,就双手一摊和领导说,我努力过了,实在解决不了。创业者遇到困难解决不了那是茶不思饭不想,问题解决不了觉都睡不好。职业经理人再说实在解决不了的之后,往往问题都可能会被解决掉。他们不会去想问题的本质是什么,无法意识到尽全力真的是要把通讯录上的人都挨个找个遍,把一切有可能出现奇迹的角落都去扫一遍灰尘。职业经理人尽全力经常是一半力气都没出到,做的更多的是表面功夫,让领导觉得自己曾经是多么的想要解决问题。团队只有把问题真正解决了,才有可能更进一步。

当职业经理人拥有了主人翁的精神后,自然就成为了创业者,而这就是创业者要去做的事情。

7、执行落地
随着这两年的业务发展,接触的经理人越来越多,就发现了这一类人。他们更在乎的是场面,这类场面容易被传播称颂,容易充实简历,但是却不解决实际问题。

这个例子是我试用过的人事总监,面试的时候头头是道,每个面试过她的人都觉得她特别优秀,甚至离职后我问她的下属对她的评价都觉得她层次很高,水平不错。作为她的汇报对象,只能心里默默呵呵哒。她把职场当成她发挥的舞台,一进来号称几个月内要能做成怎样怎样,我说我们一样一样来,就定一个招聘指标。

一个月过去了,目标没有达到,我开始介入她的管理,发现她花了很多事情在行政事项上,我再次强调,你的目前目标是招聘。我开始介入她的下属管理,看她怎么考核下属,才发现是一团糟。在一次审批过程中出现很简单的错误后,我终于忍不住骂她一顿。人最终自然没有留下来,我不放心她的执行力和管理能力。

现在我都很好奇她是怎么混到现在的职位的,也可能她的例子很极端,但是我想市面上一定有一类人是像这类经理人一样,靠着面试能力,靠着场面政绩一步步往上爬,完全不注重发展需要,管理能力也不够好。我想她来创业,会死的挺惨吧。
[b] =============
= 国企和私企的区别 =
=============[/b]
和你说个实际案例吧。




几年前我创业时,招聘了一个零售运营总监,是从知名国际品牌高薪招聘的,男性。我们做服装零售业的,开新店都要熬夜的。一个晚上准备开新店,我们都在仓库理货。理货时,需要搬箱子。我们当然也有几个员工在。他只愿意做些比较轻松的事情,比如挂挂衣服什么的。
但是搬箱子之类的货都不愿意做。 而我,当时是总经理,女性,我也亲自搬箱子。 我至今记得他说的一句话“我在原来的公司都不用干这些活儿的。” ,当时我就发火了, 我说“论职位,
我比你高;论性别,你是男人, 我是女人。 我一个女人都可以搬箱子,你一个大男人搬个箱子又怎么了?”。




我觉得这是比较典型的职业经理人病。 虽然我曾经也服务于世界五百强公司,是个典型的职业经理人。即使创业期间, 我拿的是投资人的钱,也不是自己的钱。但是,我还是要说,许多职业经理人的毛病,就是把自己当职业经理人。[u]特别是在大公司工作惯的人,长期不做一线基层工作,已经缺乏了基本的动手能力![/u]在我看来,绝大多数的职业经理人属于守业者,而非创业者。




两者的思维方式差异:


1、创业者整天想的最多的是钱的事情,怎么赚钱,怎么才能有更多的钱进来,怎么省钱。职业经理人一般是预算制,对缺钱的体会不大。从某种角度而言,
做了创业者,迫不得已,要变得斤斤计较。


2、创业者要从小事做起(比如我前面说的搬箱子)。职业经理人最擅长做PPT,想战略规划,但是大多不屑于做小事,觉得那是下属的事情。 问题是创业时哪来那么多下属供你调度?


3.、创业者是万金油,什么都要会。 除了你专业上的事儿,法律、人事、财务,甚至员工的吃喝拉撒上的事,都得有心管下。
职业经理人基本上是在某个领域方面比较专业,但不具备万金油的能力。 我的万金油能力基本是创业时积累的。


4、创业者要有强大的心理素质,火烧眉毛的事情时刻都有。 你想逃都没地方。
你需要成为所有人的解决方案。 但是,职业经理人总有条后路,就是跳槽。这个会是压力大时的一个缓解心理压力的方式。


5、创业者很孤独,有话不能对家人说,不能对下属说。如果有几个共同创业的人,
也许大家可以相互排解下压力。但是一个人创业,那是绝对的孤独。 职业经理人,也会孤独, 但孤独感真没有创业者那么强烈。
虽然说了一堆职业经理人的不是,但是,一个靠谱的职业经理人对守业还是作用很大滴!

[u]冷芸,时尚评论人及商业顾问。其撰稿媒体包括《周末画报》,搜狐时尚,及《BoF时装商业评论》。2013-14年纽约帕森斯设计学院(Parsons)访问学者;美国政府富布莱特奖金(Fulbright Scholarship)获得者;伦敦时装学院(London College of Fashion)时装营销管理硕士。曾就职于耐克、百丽及利丰集团。所从事的工作包括零售、销售、运营、产品开发、商品管理、市场拓展及总经理等职务。主要著作《中国时尚:对话中国服装设计师》,《时装买手实用手册》。[/u]

[b]冷芸也为企业及个体创业者提供咨询与培训。如果你在服装界创业、或者你的企业在买手、商品管理、零售运营方面有任何问题,欢迎私信联络。本人不答复任何没有自我介绍,上来就直接要答案的私信。[/b]


[b]另本人不做任何义务培训和咨询。伸手党请勿联系。[/b]

联系方式:微博:冷芸时尚;微信平台:冷芸; 分答(专门用于回答问题):Christine Tsui
[b] 500强小鲜肉:小A [/b]
刚大学毕业的小A非常幸运地来到了全球500强公司的核心部门。由于该部门卧虎藏龙,小A顺理成章地跟到了一位神级老板。而这位老板由于刚刚上任,也非常需要业绩和表现来征服他的老板。
所以,小A的老板将毕生所学毫无保留地全部教给了小A,帮助小A尽快走上轨道。小A在主角光环的护卫下,也是各种开挂,连悲剧都能顺利转化为狗屎运。被分配到了销量最差市场的小A,利用老板传授的毕生所学,半年内就将销量提升了3倍之多。
与此同时,同期一起入职的小伙伴们,要么苦苦挣扎,要么主动转换职业方向。当职位空缺突然从天而降的时候,小A自然首当其冲,从而也打破了分公司的最快晋升纪录。

[b]创业公司SB[/b]
没错,这位创业公司的SB就是主角小A。在大公司取得“辉煌”成绩之后,小A勇敢地踏出了走向苦逼的重要一步——开始创业。
带着前老板教给他的毕生所学,带着之前工作中总结出的一套方法,带着主角光环和无限憧憬,小A自信满满地开始了他的新旅程,并将之前积累下来的所有经验和知识,全部用到了创业公司的起步运营当中。
结果,当然不出大家所料,完美落入第一个坑里。

[b]你不知道的 [/b]
本人作为SB小A的真身,职业生涯的头两年就完美体验了一次过山车之旅,确实感受深刻。冷静思考过后,我们可以发现,我在大公司之所以能取得一定成绩,有以下几乎不可复制的前提条件:
第一,我有一位刚刚上任,急需证明自己的老板。
第二,这位老板在该领域有着常年积累,功力深厚。
第三,该老板在该领域的所有积累都已经被多次使用,并被证明是有效的。
第四,我接过的是原本业绩最差的市场,而该市场业绩不好,不是因为没有市场潜力,而是因为前任能力太差。
第五,该大公司在该市场已经经营超过150年,系统和方法都已经非常成熟,对消费者也非常了解。


如果把大企业比作地球,创业公司就如同火星。宇航员长期生活在地球,自然也养成了各种符合地球生存方式的习惯。
然而,到了火星之后,如果宇航员依然毫无保留地照搬这套习惯,进行工作和生活,后果可想而知。
下面,我将从5个方面,对比大企业和创业公司在思维方式上的区别。


[b]一、高举高打 VS 快速试错[/b]
大企业:
首先,由于在目标市场有着长年的积累,大企业已经获得了对消费者的深刻认知,总结出了一套被证实有效的具体方法。所以,利用高举高打的方法,可以将运营效果尽可能扩大。
其次,大企业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在市场上已经获得了广泛认知,用户群体覆盖面大而全。因此,在选择运营方式时,需要照顾尽可能多的用户群体。高举高打自然是更为合理的选择。

创业公司:
既没有长时间的目标市场运营经历,也没有对目标用户的深刻认知,自然也没有形成一套被证实有效的方法论。如果高举高打,只会加快资金消耗的速度,甚至加速用户流失,从而加速死亡。

应对方法:
快速试错是必经之路。
犯错。创业公司需要犯错足够多,从而总结出相关市场经验;同时需要犯错足够少,从而不至于把所有用户赶跑。创业公司需要犯错足够大,从而不断增加对用户了解的清晰度;同时需要犯错足够小,从而不至于半路死掉。
团队规模。创业公司需要足够大的团队,从而提升“实验——犯错——获取认知”的速度;同时需要足够小的团队,从而降低花钱速度,拉长获取认知的时间。
目标市场。创业公司需要将目标市场的范围定的足够大,涵盖所有类型的用户,从而服务他们,了解他们;同时需要将目标市场的范围定的足够小,从而将犯错的成本降到可以承受的范围内,不至于一犯错就让全国人民知道,然后和你分道扬镳。

[b]二、大胆花钱 VS 能省则省[/b]
大企业:
大企业需要大胆花钱,原因有三:
第一,从股东层面出发,大企业进入利润收割期,他们有来自各方利益集团的压力,必须达到预期收收益。
第二,从管理层层面出发,一切执行活动都有清晰KPI考核,只有达标,才能晋升发展。
第三,从基层员工层面出发,只有通过不断的执行,才能学习并掌握新的技能,解锁升级包,从而为职业生涯的发展增加筹码。
一方面,公司不同层面都有快速变现的压力;另一方面,方法已经确定,只要执行就能获得结果。所以,大企业的主旋律是大胆花钱。

创业公司:
我们可以将创业团队比喻成一群一起跳下悬崖的疯子,而大家要做的,就是在落地之前,组装好飞机,顺利起飞。
落地之前的时间长短,取决于你的烧钱速度。在账上资金一定的情况下,省下该省的钱,只花该花的钱,就能最大限度的延长落地前的时间。给自己更多的机会实现死里逃生。

[b]三、追求完美 VS 提升概率[/b]
大企业:
由于认知和方法已被证明,为了获取新的提升和进步,大企业需要在执行环节不断追求完美。
原本100万预算的活动,现在能不能压到90万?如果还是用100万的预算,能不能把原本50万的拉新提升到60万?

创业公司:
对于创业公司,你需要的是不断的提升每项措施的成功概率。这个时候,完成比完美更重要。只有完成,你才能获得结果反馈,只有获得反馈,你才能分析和改进。从而不断提升成功概率,直到证明该方法在一定条件下必然有效。

[b]四、快速变现 VS 复利人生[/b]

大企业:
一方面,大企业具备了行之有效的方法论;另一方面,大企业各个层面都有快速变现的压力,因此,它们的主旋律是快速变现。
只要正确地执行了相应措施,结果就会像写好的程序一样,如期而至,就算有偏差,也八九不离十。

创业公司:
作为创业公司,在还没有获得正确的”市场——用户结合模式”之前,漫长的试错过程,需要我们具备复利人生的坚持和勇气,需要理性与感性的结合。
理性方面,你需要不断地重复“分析——假设——实验——反馈”的过程,不断积累被证实的认知和方法,并在新认知的基础上,继续改善方法论。就如同银行存款复利一样:开始阶段,收获小,过程漫长,成功遥不可及。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你的认知会越来越多,方法会越来越准确,效果也会越来越明显。而且每次积累的效果都会使下一次的尝试更加简单。当积累达到临界点的时候,你会扭亏为盈。接着,你的盈利会不断扩大。
感性方面,你需要坚信一切:坚信自己的梦想,坚信团队的能力,坚信消费者的痛点与需求,用左手温暖右手,直到太阳出来温暖你。

[b]五、固定焦距 VS 能缩能伸[/b]

大企业:
认知一定,方法确定,组织结构也相应确定,所以,每个位置的人需要管理的事情也非常固定。你只需要管好你的一亩三分地,实现公司预期计划,你就能获得你想要得到的相应的东西。所以,你的焦距固定,关注的领域固定,自然视野也固定。

创业公司:
由于一切都是未被证实的,甚至是未知的。所以,你需要不断切换看事情的角度和高度,从而得出不同的假设进行试错。此时,你需要的是不断变换焦距的能力。往后缩一缩,把握事业大格局;往前伸一伸,脚踏实地干好具体事情。


人类的伟大之处,就在于自我反思——自我调整——自我修复的能力。根据具体的情况,做出相应的判断,采取正确的行动是无论在地球还是在火星都符合规律的工作方式。而掌握这种方法,是每位创业者的必修课程。

在哈佛商学院读了一年,意识到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是有很大差异的物种。这学期有门课叫做《Entrepreneurship and Global Capitalism》,直译过来叫做《创业家精神和全球资本主义》。相信上完后对本文这个话题会有更深的理解。
书本上肯定对这两种人没有准确的定义,但按照我的理解,企业家应该是成立一家企业的人,某种程度上也因此成为了资本家。而职业经理人则是依靠“出售”自己的管理知识和技能,受雇于资本家,通过让企业发展壮大来换取自己的报酬。企业家更像是“打天下”的人,而职业经理人则是“守天下”的人。二者在以下几个方面有着截然不同的区别。
[b]首先,二者的职责范围和激烈机制不同。[/b]企业家是公司成败的最终负责人,而职业经理人往往只负责公司的一个部分,除此之外的部分几乎不用关心,甚至会为了自己的部分而与其他部分的负责人进行资源的抢夺。企业家从创办公司开始,公司大大小小方方面面,比如融资,战略,团队,品牌,法务等等,都要关心,因为任何一个部分出问题都可能会影响到公司的生存发展。而职业经理人往往接手的,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公司有自己的制度,流程,现成的品牌和客户。他需要思考的,只是如何让1,变成1.2,再变成1.5。[b]我相信公司,组织,或者商业,都是一个有机的系统,不可采取孤立,线性,片面,静态的思维去管理。[/b]因此,企业家永远需要学习,需要保持心态开放,需要和不同的人打交道。而职业经理人则容易偏安一方,莫管他人瓦上霜。另外,企业家需要思考短期和长期的事,光想短期,企业必定短视,缺乏长期竞争力;光看长期,又容易输在当下。所以企业家应该是一个24/7的工种,永远在路上,永远热泪盈眶。但职业经理人不同,职业经理人最重要的思考长度,不是三年,不是五年,而是一年,考虑到股票的变动,甚至更短。因为公司和他个人的考评,是否有奖金和升迁,就是按照一年来计算的,在这样的委托-代理安排下,职业经理人必定短视,甚至以不惜牺牲长期利益的手段来换取短期的成功。
再次,二者的精神内核不同。说人类社会是企业家推动的也不为过,哲学家负责帮人类思考,经济学家提出许多理论,但真正承担巨大风险,克服万难,实现物质财富创造和积累的,是企业家。其中包括许多没成功的企业家。[b]企业家必须要有敏锐的嗅觉,能识别商机,并且敢于做出决断,承担风险。[/b]在创造一个企业的过程中有千难万险,甚至很多时候就剩下企业家本人。他必须要乐观,务实,笑对风雨。但职业经理人,特别是顶尖的职业经理人,却往往是保守的。他们一路优秀,从最好的学校到最好的企业,不能说没有挫折,但是大部分还是顺风顺水。他们相信数据和分析多过自身的判断和人的潜力。他们追求快速的升迁而难以容忍原地踏步甚至走弯路。结合第一点的激励机制,职业经理人几乎找不到任何理由去做出公司重大转型的决策,除非公司已经遇到了巨大的问题。如果说企业家是“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增益其所不能,却生死难料”,那么职业人就是“旱涝保收性价比,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从个人的选择上,不能说谁比谁更好,一个是高风险高回报,一个是低风险低回报,看个人的风险偏好了。但一个人总是规避风险,是不是也少了很多人生乐趣和释放潜能的机会呢?
最后,二者的能力技巧不同。[b]职业经理人需要的是管理技巧[/b],这些大部分可以通过教育和培训获得,比如MBA教育也是针对这个部分的,比如如何管理团队,如何做绩效评估,如何写PPT等等。[b]但企业家则是个人修为,管理技巧,行业洞察缺一不可。很难想象还有什么职业比企业家需要更完整丰富的综合素质。[/b]在一个企业什么都没有的情况下,企业家要吸引人才,靠的是愿景和人格魅力,靠的是说服技巧。诸葛亮比刘备高明多了,但是刘备肯放下皇家血统的架子,三顾茅庐,方得才子相助。《琅琊榜》里,誉王和太子无论是势力还是赢面,都比靖王大得多,但是梅长苏却选择了一无所有的靖王,最终成就伟业。作为一个领导者,最重要的不是自己比任何手下都聪明,而是有一颗礼贤下士,先人后己的心。只有这样,才能赢得人才的尊重和信任,才能成就他人的同时成就自己。但是很遗憾,无论是在中国还是美国,即使是顶尖大学,顶尖企业,这样的人也可谓是少之又少。除了德行,企业家很重要的还有商业的嗅觉和强大的思考能力,这也是超出书本的能力。[b]商业说到底,是判断,预测和满足人类需求的行业,是包含着对社会发展规律,对人性深刻的洞察的学问。[/b]没有任何一种理论可以照搬硬套指导商业活动,就像当初共产党取得抗战和内战胜利,靠的也不是教条和书本。
从德行和洞察这两点来看,企业家精神真是超越了传统教育能够指导的范围,这是一种来自人生经历,来自不断反思,来自知行合一,来自思辨求索的智慧。这里面有哲学,有人文,有大道理,也有日复一日的点滴。我们不能指望某个商学院能够教授这样的能力,也不能说没有过名牌大学学历或者知名企业工作经历的人就不能成为好的企业家。在这个世界上,每时每刻,都有很多人超越了书本,理论和标签,在思考和实践,通过他们的创造力,改变着这个世界。
最后,我认为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企业家需要转变为如何通过制度和管理来经营企业,也要对股东和员工负起短期的责任;某些伟大的职业经理人,比如杰克·韦尔奇,张瑞敏,他们不是公司创始人,却发挥了企业家精神,敢于突破和创新,最终成为了伟大的企业家,给很多管理者以思考和启发。所以,哈佛商学院有门课叫《The Entrepreneurial Manager》,“有企业家精神的经理人”。我们每个人也应该在这两者之间,根据自己的性格,追求,风险偏好找到自己的位置。但无论如何,我们都不应该成为一个算计、短视、自私的人。你如何敷衍工作,你就在如何敷衍人生。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